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东营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在黄河入海口码头、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察看黄河河道水情和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做实湿地城市绿色文章
柳树的种子从黄河上游冲刷而来,在天然柳林木栈道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不时有鸟儿飞掠而过。建设公园、修复湿地、连通水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所做的一系列努力,在东营区有着同样的不懈奋斗。
做实湿地城市绿色文章
深秋时节,蓝天白云下的东营区移步换景,如诗如画,“城在湿地中,湿地在城中”。泛着金边的林带掩映着城市楼群,翡翠般的河水澄澈清晰地映照着天空与飞翔的鸟群。河道拐进了公园,与园林湿地、健身步道、景观长廊、湖心小岛浑然构成水墨丹青,令人流连忘返。丰沃的田野与林、河交错,不远处的龙居4万亩林场依黄河而建,吸引着游人。
这就是东营区,土地重度盐碱的退海之地。“在东营,成点儿绿不易!”东营区园林绿化中心主任逯玉锋介绍,东营区土地以盐碱土为主,土壤含盐量平均17‰以上,绿化植物生长环境恶劣。如何增绿,怎样活了水系、美了湿地?近年来,东营区持续推进系列工程,成为东营这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美丽城区。
做实湿地城市绿色文章
为了给绿植“安好家”,东营区请来“客土”对盐碱土进行换填,设置排碱系统确保后续土壤不返碱。为了解决地表碱水不能直接用于绿地浇灌的问题,东营区就地加大投入安装给水管线、喷灌和取水阀门,形成完善的浇水系统,保证绿化用水压碱,提高苗木成活率。在东营区,绿地每平方米造价达350元左右,高投入带来的资金瓶颈如何破解?东营区创新融资方式,采用PPP和市场化运作两种模式,对绿地进行“按效付费”管养,将西城绿化分片区打包为11个项目招录PPP管养企业,其他绿地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招录专业化队伍进行管养,实现了绿化精细化养护工作步入常态化运行,擦亮了特色绿地管护品牌。
这里“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这里“一路一品、一街一景”;这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驱车行驶在刚通车不久的庐山路上,沿线景观令人目不暇接。根据“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宜农则农”的设计原则,东营区在充分尊重现状湿地、水系资源基础上,梳理绿化、园路等系统,优化“引、蓄、排、净”功能,同时最大程度保留原有湿地和苗木,栽植荷花、狼尾草、波斯菊、花叶芦竹等地被植物52公顷,种植荷花138亩,形成了植被种类多样、景观层次丰富的道路湿地景观。逯玉锋介绍,东营区坚持“应建必建、应改必改”原则,依托道路、湿地、水系、绿地,五年来累计投资35亿多元,实施高标准园林绿化景观项目30个,建设绿化道路71条,改造提升林荫道78条,打造了集安全出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具有东营区特色的“居民身边的城市景观”。
秋高气爽,温度宜人。耿井湿地公园里,市民或于湖边漫步,或于林间小坐,或于草地上健身……惬意地享受休闲时光,尽情陶醉于宜人景致之中。规划总面积达844公顷的耿井湿地项目是东营区2020年实施的现代化湿地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一手实施新建项目,一手推进老旧城市公园升级改造,东营区生态行动带给了居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受。在刚完成改造工程不久的钻井公园,过往的市民无不欣喜于身边的美丽变化。钻井公园改造工程建设总面积近13万平方米。近年来,东营区建设改造耿井公园、文化公园、陶然公园等53个公园游园(其中新增36个,改造提升17个),建设改造绿化面积955万余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828万余平方米。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路走来,东营区着力提升环境质量,实施一系列湿地城市建设项目,做实绿色文章,擦亮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